米兰世博会开幕几天来,每天都有约1万人次观众光顾中国国家馆,感受“麦浪”中展示的几千年的中国农耕文明。
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主题是“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中国以第二大外国参展国的阵容亮相,其中以麦浪为造型的中国国家馆从建筑造型到内部展览都紧扣主题,中国馆主持建筑师、清华大学副教授陆轶辰介绍说:“中国馆的设计紧扣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一开始我们试验了很多可能性来切合这个主题。但是中国特别大,历史非常深邃,很难用一个概念或者一个点来把中国文化包括进去,一旦那样做的话就会陷入一个以偏概全的误区。所以我们最后的想法是通过一个更哲学更抽象的概念来体现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最后我们通过天、地、人的概念来展现。”
天地人和是中国人几千年来跟土地和老天打交道中得出的哲学,如何在建筑层面将这种哲学思想表达出来是对建筑师智慧的考验。在介绍中国馆的哲学表达方面,陆轶辰介绍说:“从入口景观处黄色的花到进馆后的麦秆,一直到馆内的LED麦田,这些实际上是一个序列,高度都是一样的,我们通过这一个序列来表达‘地’的概念。‘天’就是这个屋顶,这里采用了最先进的胶合木技术,屋顶上的竹板是用参数化写出来的,一共是1052片大概3米*1米的竹板。人作为使用者穿行在这个建筑之间,天地人的概念在水平的建筑的不同层面表现出来。‘和’是最后通过影厅展示,里面讲述的是中国人春节回家过年的故事。”
当建筑被赋予天地人和传统哲学之后,并未大量使用中国传统元素的国家馆依然保持有高度的可识别性,观众看到之后就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冲击,陆轶辰介绍说:“中国当代建筑有时候使用传统元素过多,会用一些过于具象的东西,比如中国结、斗拱、中国红和灯笼来表达。这一次我们非常多地避免了那些简单的、可以识别中国的符号,但是我们在空间里走,会发现一种很空灵的感觉,包括竹板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投影在防水层上,有很多阴影,就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阴影还会变化。对于我来说这种‘空’就是中国文化里最精髓的地方。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到,但是别人在门口一看就知道是中国馆,不需要挂灯笼,不需要做中国结,甚至前面的红墙可能都不需要,现在看起来还是比较成功的。”
本次米兰世博会的中国馆是中国参与世博会以来第一次在海外自建馆,金色麦浪般的外形在展示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的同时,也在无声的讲述着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陆轶辰介绍说:“实际上建筑的北侧是一个硬的边界,南侧是一个抛物线。南侧我们是用桂林山水的山的基本形状拓扑了一个抛物线,北边则是用北京CBD的天际线拓扑了一个北京的天际线。我们把这两部分结合到一起形成了屋顶的样式。我们觉得‘希望的田野’这种和谐的中国梦必须是在城市和农村文明充分交融中才可以实现的。”
最新评论: |
28365365官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azlh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