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马来西亚媒体:应学习中国海绵城市理念抗洪

http://www.azlhq.com 2018-02-11 来源:参考消息网 作者: 发表评论(0)

  外媒称,全世界都赞赏中国在增加城市地区天然覆盖物(或者说“海绵”结构)以抗击洪水并加强水资源安全的行动。

  据马来西亚《星报》网站1月29日报道,近日,轮到必打灵查亚、刚巴克和双溪武洛这些马来西亚大城市突发洪水了。汽车和建筑物泡在浑浊的水里的情形如今几乎司空见惯。现在关注的重点应该从糟糕的局面转移到解决办法上。

  报道称,最近一些文章讲述了中国如何将30个容易暴发洪水的地区变成“海绵城市”,在防范洪水的同时留住雨水。

  中国的这一计划不仅规模庞大,还行动迅速。“海绵城市”计划是在2015年发起的,目标是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在马来西亚的城市地区,过去的情况是,50%的雨水穿过地面上的天然覆盖物(树木、草等)渗入地下。10%的雨水流走(进入江河和排水沟),还有40%蒸发掉(重新进入大气)。

  树木和绿地起到了海绵的作用,可以吸收渗入土壤的雨水,防止雨水越积越多形成洪水。

  报道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绿地被铺上了水泥和混凝土。如今,只有15%的雨水渗入土壤,而流走的雨水增加至55%,蒸发的则占到30%。城市中的“海绵”结构如今吸收了15%的雨水,远低于过去的50%。

  据槟榔屿水务部门的前负责人说,2008年10月发生在槟榔屿的洪灾是因为山谷变成了“混凝土停机坪,无法存留雨水”。结果,雨水迅速流成河,导致洪灾,哪怕是中等程度的降水也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因此,应对洪水的一个关键是逆转城市“海绵”结构流失的局面。最近几十年来,马来西亚的许多农田、公园、树林和草地都变成了像公路、房屋、商业建筑和停车场这样的混凝土丛林。

  报道称,全世界都赞赏中国在增加城市地区天然覆盖物(或者说“海绵”结构)以抗击洪水并加强水资源安全的行动。

  《星报》网站援引英国《卫报》的报道称,在上海临港地区,街道用可以渗透雨水的材料铺成,雨水花园里有土壤和植物,建筑物修建了绿色屋顶和水箱,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控制着水流。

  同济大学的教授李辉(音)说,首要的事情是保存或恢复天然水道,因为这是降低洪水威胁的自然之道。

  报道称,这样做需要多大的成本?到目前为止,这些城市的“海绵”项目获得了超过12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中央政府提供的资金占到15%到20%,其余则来自地方政府和私人开发商。

  报道认为,“海绵城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马来西亚民众准备迎接更多的洪灾到来之际,政府应该认真研究这一选项。

分享到:
编辑:liqing
有关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凡本网注明“www.azlhq.com”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28365365官网,
  •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28365365官网”或"来源:www.azlhq.com/"
  •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

28365365官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azlhq.com